楼下的商场搞活动,请来的歌手居然唱了《我的中国心》。要不是ZZ任务,现在的商业演出真是难得听到歌手唱这种老歌,把我给惊讶坏了。忍不住拿着手机就去搜了一把张明敏的原唱。
得说,这歌的和弦和声真是荡气回肠,让人热血沸腾啊。

沸腾完仔细一想,这类“爱国情怀”的流行老歌其实挺少的。
包括上个世纪的粤语歌曲在内,一说起来,不是浪奔浪涌的上海滩,就是世间始终你好诸如83射雕之类的武侠主题曲。更早时代的精武三部曲其实也曾经红极一时,却已经没什么人提到了。就连我,也很少会想起来了,不能不说,意/识/形态真是个有趣的东西。虽然看小说的时候,时不时还能看到家国天下云云,也从来不缺少键盘英雄,但事实上,没有兴亡忧愤迫在眉睫,谁特么闲得无聊会去为赋新词强说愁呢?更不要说,大多数人忙着奔生活,连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或者过得不够好,也只有关心自己、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心力了吧。不足为怪,也不足为奇,和平和安逸带来的必然,所谓的世风日下,说穿了就是时代不同了,集体向心力、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这种东西不是不在了,只不过是缺乏了让它们凸显价值的舞台而已。简单点说,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人性如此。和平是幸福的事情,所以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武器的破坏力足够大,足以让人们尽量克制不去选择战争这一终极的解决手段。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过久的和平和安乐消磨的是什么,滋长的是什么,我想不必说,都能明白的。未来会因此而走向何方,没有历史可鉴,只希望有生之年,永安长宁。

好了,不废话了,其实我只是想推歌而已~~

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就算没看过电视剧,也没听过歌,但歌名应该还是挺有知名度的吧?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沧桑悲怆的铿锵之气,这是我对这首歌的感觉。

陈真主题曲:大号是中华
那年代的电视剧真是各种悲剧。霍元甲的结局是霍元甲挂了,陈真的结局是陈真挂了。嗯,不排除我记错了,但应该确实是挂了吧?
孩子,这是你的家!要似你祖先,尽一心为了这国土,把鲜血洒!
看歌词就知道,这歌曲么,怒愤慷慨之气,挺合陈真的IMAGE的,他同志就是个性情中人。当然,这是我的印象,时代久远,不排除记错了。

霍东阁主题曲:好小子
精武三部曲里,霍东阁应该是人气最低的吧。
歌词的主题依旧是保卫家国河山,然而,已经没那股家国被蹂躏的悲怒沉郁之气了,所以我印象不深,差点没想起来。说起霍东阁这电视剧,我唯一的记忆就是他的CP是个脚盆妹子。想想他爹死在日本人手里,挺酸爽的。嗯,这不是在微词,我其实从来没什么以种/族来论是非的倾向,但起码国家意识是必须有的,人嘛,要拎得清自己的屁/股坐在哪边。

郑少秋:火烧圆明园
有同名电影的说。还是刘晓庆演的,咸丰是梁家辉来着。这片子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懿贵妃唱歌邀宠的桥段后来貌似成了默认设定,此外就是慈禧把丽妃给人彘那个纯属虚构的桥段,据说被爱新觉罗的后人抗议说,污蔑啊!那明明是吕后干的事!
扯远了。郑少秋这歌和电影没关系。歌词的大意嘛,概括起来就是永记国耻。秋官的声音真是中正畅达,好听=W=(感想歪了~~)

PS,张明敏真是一代人的记忆。翻下他的专辑,全是耳熟能详的“儿歌”233333333333
PS2,我去重看了一下火烧圆明园,真是太惨了。拿骑兵对人家的大炮,全军覆没什么的,这就是兵种碾压啊,看得太特么郁闷了。另外,这电影还真没洗白慈禧,不要说那个移花接木的人彘事件,就说慈禧最开始确实是主战的没错,打不过被打怕了才不敢打了的说。以她的见识,玩弄权术搞宫斗是把好手,怎么富国强兵连窗户都找不到,结局可想而知。唉,清末的历史真是国耻。
PS3,因为看火烧圆明园,又想起了道光立储的那码子事。很多人都觉得道光立储咸丰简直就是自找死路,因为历史证明了咸丰多么庸碌无能,而相比之下,恭亲王奕䜣真是清流。是不是换个人传位就能给大清续命呢?历史没有如果,而且不管是谁继位,都要面对一个已经步入黄昏风雨飘摇的皇朝,恭亲王会不会比咸丰做得好,未可知。当然了,大家认为咸丰上位最不能忍的就是会连带着赠送一个慈禧太后。看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大家一致唾弃慈禧,并且有人说到女人主内是传统时,有弹幕问,武则天何如啊?我觉得吧,这个真不能以性别来论,无能是不分男女的,但说传统是女人主内也是对的,知识就是力量,生长的环境和所受教育往往影响很大,这导致了后宫嫔妃干政往往没啥好结果。武则天算是个例外,不过她真的是命好。能生儿子在父权社会已经是一个极大优势,试想下她要是儿子不够多,还那么废来杀去会是个啥结果,用脚想都知道,不要以为男人都差了她十条街拿她没办法。看看吕后,儿子在的时候不是也挺威的?儿子死了之后何如啊?中国古代就是一个实打实的父权社会没错。武则天还有个命好的地方就是她接手的是一个相对安定的中兴王朝,天下底定,百废可兴。就算遇到个渣,在这种条件下也是能蹦跶一阵的,简单的说,就是家底厚经得起折腾。而且,社会安定与否对ZZ的影响是很大的,压力相对小,矛盾也就相对缓和,腾挪的空间也会比较大。当然了,这不是否定武则天的才能,只不过我挺受不了对她的神话的。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环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之名言。历史上运气和武则天差不多好的后宫嫔妃还有宋朝的那位刘太后,同样是中兴时代,宋朝第三位皇帝的皇后,看看,是不是很对应。相对的,吕后是开国皇后,嗯,根基未稳。再看慈禧,末代太后,别说她没才能,就算有才能也够呛。但慈禧运气好的地方是她遇到的是中国封建皇朝制度最完善也最刻板的年代,礼制和奴性已经深入人心,不然的话,难说她能不能安然终老。所以,要说她ZZ触觉(宫斗才能)卓著才能上位啥的,嗯,就凭清朝那背景,慈禧和其他的太后皇后就不是公平竞争了的说。总而言之,成功和失败都是有其原因的,能够成功的人自然有他们的长处。而失败的人嘛,也自然是有失败的理由,比如恭亲王。这人的一生怎么说呢,我觉得就是大写的恃才傲物的悲剧。当然,他是亲王,还是道光遗诏所封的亲王,再怎么落魄,也混得比落魄文人强。当然,这要感谢咸丰和慈禧都不算太心狠手辣,尤其对比乾隆那个黑心的,咸丰真是太仁慈了。被恭亲王逼着奉了静妃为太后,居然不过是找个由头把他给开革了而已。说到静妃这事,只能说道光那才是个罪魁祸首。都说道光更宠爱恭亲王,但要我说呢,这个更宠爱也更的很有限,不然的话,哪怕要让两个儿子公平竞争,也该给恭亲王嫡子的身份吧?不然立长立嫡,他可是都不占的说。立贤?别搞笑了。这是规矩一套套的大清朝!有长有嫡,立个屁的贤啊!别说门了,窗户都没有好嘛!所以说,在这个角度去看,道光根本没想过立恭亲王吧?但话说回来,立皇后也就是他一句话而已,哪怕是遗命,所以,嫡出身份其实不构成问题,只能说他还没有下那个决心,所以不肯给身份而已。考虑到名分的重要性,说他偏爱恭亲王,应该也是不错的。毕竟,整个大清朝多少代皇帝,就他搞出了传位遗诏上写两个名字这种事!另外找张纸都不肯,非写一起,别说咸丰蛋疼了,我觉得那些大臣估计也都很蛋疼。一道遗诏封了个皇帝不说,还封了个准皇帝,也是够了。所以,恭亲王能安然终老,估计和道光的这道遗诏也有不小的关系。写在传位遗诏上的封敕,你把它否了是个啥意思?要知道那上面还封了个皇帝的,是不是也不算数了啊?呵呵。总之,从遗诏这事去看,哪怕道光偏爱恭亲王偏的有限,但到底还是偏了的。但都已经被偏了,还是没能当上皇帝,这就很让人同情了。一般来说,关于传位咸丰这事,历史学家的观点是生母的遗泽以及咸丰的“仁爱”做派博得了道光的青睐。我觉得说的都对。咸丰的生母确实是道光皇帝的真爱,不过就和偏爱恭亲王一样,这个真爱其实也真的有限,不然的话,她的儿子既长又嫡,摇摆个毛啊!什么?你说祖宗基业要选贤?这不是伪命题吗?如果选贤,为啥最后没立恭亲王啊?所以说,道光这人就是个蛋疼的要死的家伙,要说他优柔寡断嘛,纵观道光一生的行事,我还真不觉得他优柔寡断。相反,我觉得他隔代遗传,某些重要的方面很像乾隆。总之,我觉得立储这事对道光来说就是个很现实的称量,一边有母亲为儿子加分,一边有儿子自己加分,半斤八两,不好办。他未必没想过扶正静妃立恭亲王,但这样的话,咸丰这个嫡长子就太可怜了。作为父亲,多少会有怜弱的心态,尤其还是真爱给自己生的孩子,也不是特别不成器,就是有点弱逼而已,作为父亲怎么忍心伤他的心呢?我觉得道光就是这种心态,他对咸丰其实也是很有感情的,所以从来没想过在死前扶正静妃让嫡长子难堪。至于传位的时候,都已经决定传位咸丰了,扶正啥的自然也省了。于是,他又觉得很对不起静妃和恭亲王,必须补偿,于是便有了那道奇葩遗诏。可以说,这么推下来,恭亲王确实是强势领先了一路最后被爆了冷。被爆冷的原因嘛,我觉得最关键的恐怕还是恭亲王自己的性格。真正的天之骄子,老父亲看到这种儿子确实会欣慰,但也因为这样,会觉得不平衡。这个不平衡倒不是说道光嫉妒自己儿子了,而是要代入父亲的心态去想问题,皇帝也是人,虽然那些宫斗小说和电视剧把皇帝皇子什么的塑造的很非人,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脱离人类的范畴,不是满肚子只有厚黑还是厚黑。很多事情,没必要一门心思往厚黑学帝王学心计谋略上去靠,平白把问题搞的很复杂,相反,如果按照人之常情,分析性情心理,很容易解释的说。比如道光的心态,我就觉得真的很好理解,他就是两个儿子都在乎,委屈哪个都觉得不能够,一辈子都致力于搞平衡,一直平衡到传位选择上。虽然历史学家分析道光的心态,说他更倾向要一个温和守成的继承人,但我觉得并非如此,自己做不好,自然盼望儿孙能够做好,尤其他对恭亲王的才能是欣赏的,而非嫉妒、否定。那么,有什么理由不选更贤能的人来继位呢?仁爱对于一个风雨飘摇的皇朝,有什么用?道光也算是一辈子经历了不少风雨的人,不至于连这个都想不明白,还盲目自大地觉着天朝上国要个守成的仁爱之君就可以了吧?但仁爱之君这个理由可以摆在台面上倒是没错,实际上嘛,我觉得他的心态超简单的——如果传位恭亲王了,那个荏弱又没什么才能的儿子怎么办呢?他一定会过的很不好吧?所以,不如强的减一点,弱的加一点,让咸丰当皇帝,让恭亲王辅佐他,兄弟齐心,大吉利是!完。至于是不是真能大吉利是,他愿意这么相信,那就是了。就算是自欺欺人,也要体谅一个老父亲面对两个钟爱的儿子左右为难的心情,最后干脆就这么着吧!道光留了两道遗诏,一道封了两个儿子,一道要大家好好辅佐咸丰,心态简直不能再明显了有木有!对咸丰来说,喜从天降,但对恭亲王来说,真没有比道光更坑的爹了!谁能想,失去皇位就是因为他太强呢?在道光心里,两个儿子都有资格继承皇位。咸丰是嫡长,这个名分是道光切实承认的,就算扶正静妃,那也只会是母以子贵,在道光心里,静妃就是个添头,恭亲王哪怕有嫡出之名也没有嫡出之实。因此,在礼法上,恭亲王绝对越不过咸丰。但另一方面,道光又确实喜欢恭亲王,不仅是爱才。而且,道光对恭亲王的感情无疑是比对咸丰更深的,不然的话,仅仅凭借贤能两字,和被爱屋及乌的咸丰根本没得拼。要知道,在大清朝,输了嫡长的身份可不止是输了名分而已,输的还有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如果道光不是对恭亲王有着足够的感情,是不会给他明目张胆争夺皇位的机会的。
总之,恭亲王没摸准老爹的脉搏导致大热倒灶,为什么没摸准呢?我觉得纵观恭亲王的一生,答案很明显。恭亲王这个人确实是有才具的,然而,也确实不怎么擅长ZZ,也就是俗话说的智商高情商低,光看他怎么和咸丰闹崩的就能体会那种一言难尽了。这么一个人当了皇帝,清朝是不是能续命,很难说。搞ZZ,情商其实很重要的。恭亲王要不是有老爹遗诏护体,又是真正的天潢贵胄,就他那情商,别说混得出人头地,小命都堪忧的说。哦,对了,说到这里,还是得说,我真心实意觉得咸丰和慈禧算厚道,尤其咸丰。临死都不愿意见恭亲王什么的,太正常了啊,任谁有这么个兄弟,都很难不心理阴影,咸丰只是不见他,只是不肯重用他,又没迫害他,已经很不错了。就这点去看,咸丰的仁厚之名也不能说全是装出来的了,哪怕只是因为软弱,到底没有扭曲成阴暗变态也算不容易了——这个从侧面说明,咸丰虽然一直面临这兄弟的威胁,日子却并不难过。至少比那个拼命宣扬皇爷爷爱我的乾隆过的舒坦多了。当然,也可能只是咸丰的心肠不那么黑而已。代入咸丰去想想,有恭亲王这么一个样样都压自己一头的弟弟,那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他当然不肯给静妃太后之名,一方面是并不名正言顺,另一方面,嫡出身份是他唯一胜过恭亲王的地方了。连这个都要被夺走,是可忍孰不可忍(咸丰帝OS:妈哒,老子现在已经是皇帝了,你特么居然还想压我上面,掀桌!)。然而,做了这么糟心的事的糟心弟弟,也不过是被赶出军机处了而已。咸丰太憋屈了,没当皇帝的时候以嫡长子的身份和庶子争皇位,好容易争到了皇位,老爹的传位诏书居然不是写给他一个人的,等到当了皇帝,还要被阴魂不散的弟弟压着封太后,这特么谁能忍啊!再软弱的皇帝也是皇帝好嘛,一辈子不原谅恭亲王这个熊孩子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了。恭亲王他简直就是把咸丰踩了又踩连底裤都不留。真是太特么熊了!而且,我觉得他也真的傻,大概一辈子都没弄明白到底为什么输掉了皇位。大概始终认为自己是输在嫡出的身份上,因此特别执着于这个身份。逼着咸丰封了一次,后来慈禧为了笼络他又封了静妃一次。这情商,也是挺让人无语的了。嘛,虽然说成这样,但我还挺喜欢恭亲王的,智商高情商低对路人来说是萌点来着,望天
PS4,既然说了道光咸丰和恭亲王那码子事,干脆说完好了。在我看来,道光对恭亲王的生母静妃应该是非常没感觉的,举凡感情好点,估计也没有咸丰什么事了。所以说,立储这事上归结为拼娘拼输了,也是完全正确的。孝显皇后是咸丰的加分点,静妃估计非但不是恭亲王的加分点,搞不好还是个拖累。看静妃的履历表,这点还是满明显的。孝全皇后是以爱封后,当然了,她封后的时候也有儿子了,硬件也是全的。当孝全成为皇后的时候,静妃的儿子也已经两岁了。两人在道光心中的地位,对比地很清楚了。如果不是恭亲王年纪和咸丰差不多,又深得道光的喜爱,估计孝全崩了之后,静妃也未必能出头,清朝的皇帝对妃嫔还是挺性情中人的,喜欢的就喜欢,不喜欢的就不喜欢,而且清朝的皇帝颇出了一些情种,那真就是区别对待。静妃得到抚育嫡子的机会,从而晋封皇贵妃,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就没动过了。有些人大概要说,皇贵妃等于副后,按照满人多妻的规矩,其实恭亲王也能算是半个嫡子了。这话呢,不能说全没瞎扯,但和扯淡也离得不远了。满人被汉人同化得很厉害,尤其在礼法方面,所以,初入关的时候不说,到了清朝后期,皇后就是皇后,妃嫔就是妃嫔,嫡庶还是很清楚的。就是刚入关那会,要是皇贵妃和皇后其实不差什么,皇太极为毛要追封宸妃为元妃,顺治又为毛非要追封董鄂妃为皇后的说,她在世的时候已经是皇贵妃了好伐。所以说,皇贵妃距离皇后哪怕只有半步,在皇帝心里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静妃一直是以子嗣进位,道光对她的感情十分有限。但静妃呢,看起来委实不是个聪明人。她对孝全的感觉大概用宫斗里的羡慕妒忌恨就能概括了,估计是个自视甚高,觉得自己非常应该当皇后却偏偏没能当上的人。估计道光多少也能感觉到她的心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道光去世后她的表现去看,真的不聪明啊!道光并不蠢的说。所以,我觉得搞不好道光对静皇贵妃不仅没感情,甚至还有点不喜的说,这导致了她始终无法更进一步。之所以没被厌弃,大概是表面文章做得还行以及道光实在是很喜欢恭亲王吧。恭亲王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大概和他的母亲有相像之处,两人的共通点就是自诩甚高,有点不识时务。道光驾崩后,因为静妃抚养过咸丰,咸丰便以太后的规格奉养她。这是没任何问题的,静妃却不满足,觉得自己该封太后,实在叫人不知道怎么吐槽才好。你是抚养过皇帝,但皇帝又不是从小被你带大的,她接手咸丰的时候,咸丰都十岁了。十岁的孩子,也已经记得自己的娘,懂得分好坏了吧?就算你对皇后嫡子很尽心,但这其实是你的本份啊,皇帝交给你的任务而已,有什么道理居功?要是真认为这份功劳值得被封太后,道光在遗诏里都破规格封了个亲王了,顺带着封个皇后又怎样呢?然而道光并没有,也就是说,他觉得封静妃之子为亲王已经足够对得起静妃了。既不是皇帝的生母,又不是先帝的皇后,有什么道理封太后?咸丰拒绝是理所当然,绝对站得住脚。静妃和恭亲王则是贪婪过头,妄想不该索取的名分,真亏了他们还要得挺理直气壮的,我都替咸丰无语。静妃对皇后之位耿耿于怀,最终导致了恭亲王和咸丰闹崩。讲真,举凡聪明一点的人,在儿子错失了皇位之后,就该知足常乐,有点眼色了。但这位,简直是把咸丰的耐性全给挥霍完了,还赔上了自己的儿子,简直就是个天坑。恭亲王这辈子倒霉,纯粹就是因为爹娘没选对。道光坑儿子,静妃也坑儿子。我一直说咸丰对恭亲王算厚道,就是考虑到恭亲王做的事对皇帝来说几乎是忍无可忍的被碰了逆鳞。所以,哪怕在八国联军这事上,咸丰是坑了恭亲王一把,我觉得也没啥好说的,天地好轮回嘛,你把皇帝的脸按地上摩擦过了,皇帝坑坑你又怎么样了,而且还顶多是个有借刀杀人的意思而已。我猜咸丰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是带着恶意的,无非就是你不是很能嘛,父皇不是很看重你嘛,那你就能去吧!而且,皇帝要跑路,确实也只有恭亲王适合背锅,谁叫他也是先帝遗诏封的亲王,妥妥的副君好伐,烂摊子不丢给你丢给谁呢?然而,恭亲王居然把八国联军搞定了,咸丰就更心塞了233333333.这对异母兄弟之间,我觉得还是有感情的,至少他们当年争夺皇位估计和康熙的九龙夺储互相坑不一样,大概是比较良性竞争的,也就是都竭力在道光面前表现,没怎么互相捅刀子,不然的话,咸丰继位,哪怕有先帝遗诏,他也绝对容不了恭亲王。而互相怼过的兄弟,一朝失败,避嫌都来不及,也绝对没可能像恭亲王那样直白地和皇帝闹腾讨要生母的名分的说。恭亲王这么干了,一方面是因为他够熊,一方面也说明兄弟之间确实有感情的,因为感情好,才会理所当然。而且,恭亲王假传圣旨,大臣们可是真信了的说,所以没半点阻力就把事情给张罗了,等咸丰知道,已经木已成舟,只能捏鼻子认了。从大臣的反映去看,就算咸丰只是做表面文章,也做得很到位了,所以大臣们才对他封养母为太后没怀疑。由此可见咸丰对静妃母子算是仁至义尽,给了他们尊崇地位,奈何人心不知足,真怪不了他在事发后掀桌。而且,掀桌也只是不让恭亲王继续在军机处干了而已——再干下去还得了,都已经敢矫诏了好嘛!爬到皇帝头上作窝,皇帝只是让你滚蛋,已经很温柔了好伐。对恭亲王这个弟弟,咸丰大概是既无语又无奈。心里憋着气不能不出,太过狠毒的事情,却又做不出来,到底还是不爽,八国联军的时候好容易坑了对方一把,结果还是自己心塞,更不爽了,怎一个苦逼了得。所以呢,恭亲王运气不好,爹娘都坑,但运气也算不错,至少咸丰和慈禧对他还挺宽容的。嗯,这个是我的主观,我觉得这对夫妻搞不好觉着这弟弟是真熊真傻也未可知。也就是说,恭亲王熊的坦荡是福气啊,至少招的忌讳没那么深,不会像跗骨之蛆一样让人非除之而后快不可。而且,他希望给母亲正妻的尊荣,希望得到嫡子的身份的愿望,最终也还是达成了的,求仁得仁,真没什么好怨的。所以说,世间多少事,皆因贪字起,知足方能长乐。但恭亲王的心态,我也理解。静妃固然很坑,恭亲王自己的心态也不是没问题的。他实在是比他的兄弟强太多了,全方位碾压,在他的认知里,皇位传给咸丰也就算了,但嫡子的身份是他该得的吧,却也不想想这叫咸丰情何以堪呢。熊成这样,可见道光是真宠他。这个真不需要怀疑。也就是被宠过头的孩子,才能那么有底气。此外,我猜他除了被父亲宠之外,搞不好还是被咸丰这个当哥哥的一直宽容礼让成习惯的~熊孩子全都是纵出来的=。=,哪怕对方当了皇帝,恭亲王仍然拗不过那股熊的劲头。但好在他只是自负骄横,不是跋扈,不然,多尔衮的前车可鉴。

评论 ( 6 )
热度 ( 7 )

© 流光片影 | Powered by LOFTER